天津实验室洁净气路安装|气相色谱仪气路安装材料生产商

按照科技部门的定义(《国科发政字[2006]110》),创新型企业主要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条件: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2具有持续创新能力;3具有行业带动性和自主品牌;4具有较强的赢利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5具有持续发展战略和文化。要构建创新型企业所需的条件,关键是建立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研发能力、创新生产与产出能力和创新营销能力等。企业的转型升级,意味企业在产业价值链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改善,有管理转型升级、产品转型升级、技术转型升级等。
实验室供气方式是采用将气瓶安置在仪器设备的旁边,危险气体的气瓶放置在气瓶柜内。排气采用直接排放到实验室或是通过简易的管道排放到窗外。在实验室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增加,实验室内经常是密布着各种各样的管道和气瓶。这样处理既造成了非常大的安全隐患,也不美观。
实验室的很多设备的运行都需要各种各样的气体供应,同时也会产生废气。如何既安全又方便地解决供排气问题,也是一直以来困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问题之一。
正确的实验室供排气的解决方案是把实验室的供排气看作一个系统。这个系统要考虑到安全性、便利性、日常实验室的管理、气瓶的更换等问题,同时要重点考虑实验室今后的发展,对于特殊气体还要考虑特殊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设计标准
1、《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2008版)];
2、《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1997);
3、《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1998);
4、《乙炔站设计规范》(GB50031-1991);
5、《氢氧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
6、《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1991);
7、《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2003);
8、《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2008)。
(二)技术要求
1、气瓶间:
①气瓶间应采用300mm厚实体墙,安装防爆门,设置泄爆窗;
②室内电器设备均应具备防爆功能;
③室应安装排气扇,时刻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
2、供气系统要求采用两级减压的方式进行供气,供气汇流排次减压,气体由15Mpa减压到1.5Mpa以下,再输送到各用气实验室,二级减压器安装在各用气实验室或用气点,方便统一控制通风柜或仪器用气的输入压力,用气终端配有中压球阀和压力指示表,二级减压器对压力进行调整(0.01Mpa),得到稳定的压力,可以满足仪器对不同使用压力的要求,一、二级减压器均配有压力表,可实时显示当前压力;
3、采用双侧汇流排半自动方式不间断供气,充分满足实验室的使用要求,更换气瓶时,可通过安装在高压软管下面的卡套进行气瓶更换;
4、氢气和乙炔属于易燃气体,应设计气体泄露探测报警装置,并安装阻火器,防止明火回流,易燃与助燃气体敷设应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

天津实验室洁净气路安装|气相色谱仪气路安装材料生产商
其中,中东部地区分布式光伏有较大增长,新增装机排名前5位的省份是浙江(86万千瓦)、山东(75万千瓦)、江苏(53万千瓦)、安徽(46万千瓦)和江西(31万千瓦)。在中东部地区鼓励发展分布式光伏项目,有利于缓解西北能源消纳的压力。但中东部地区土地资源和屋顶资源稀缺,导致光伏企业都在抢屋顶资源。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德国已经非常成熟和普遍。在德国朝南的屋顶基本被抢光了,现在很多企业在抢朝北的屋顶。

(三)工程用材
1、管道、球阀、卡套和三通等为316L不锈钢,减压器为高纯气体减压器(不锈钢阀芯),高压软管(连接钢瓶和汇流排)为不锈钢波纹管,在高压软管的进气端,配置单向阀,可以防止更换钢瓶时,软管内的气体外泄,同时避免外界的空气混入气路之中;
2、管道系统:所有的气体管道选用BA级别的316L不锈钢管,在管路上有个过滤杂质和水分的净化装置,使气体在流通过程中不至于被管道系统污染,保证气体的纯度,同时要有明确标示,指示气体的流向;
3、管道的连接:汇流排、终端部分采用卡套连接,便于减压器和阀门的维护管理;
4、终端:在每台仪器之前,配置截止阀和二级减压器(每种气体配置一个)。截止阀用于控制每一个气路的开启与关闭;在仪器需要调整和维修时,能停止任何的仪器的气体供应,减压器用于显示和调整终端的压力。
(四)其它
1、气体管路每间隔1.5m采用管码支架固定,并根据气体管路弯曲的直径,设置合适的支架位置;
2、整个管路安装完毕后,对整个系统做压力测试。参照《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管路系统在保压24小时后,压力无下降为合格。
天津实验室洁净气路安装|气相色谱仪气路安装材料生产商

受核心技术薄弱、人才缺失、应用领域单一等因素影响,我国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普遍规模不大。另外,国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功能还有待完善。从企业系统架构来看,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应包括数据采集层、执行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企业层、云服务层、网络层等,需实现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以及端到端集成。但目前,国内尚没有能集成整个架构体系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三)多层次的人才队伍亟待构建人才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是制造业创新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