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鞍山Parker卡套接头SUS316卡套接头
不锈钢柱的清洗采用1g/l的氢氧化钠热溶液(5%~1%的热NaOH溶液)浸泡管壁1分钟后,抽洗4~5次,用自来水冲洗至中性,再用蒸馏水冲洗2~3次,烘干备用。固定相的制备:选择621载体为担体,DNP为固定液,液担比为:DNP∶621担体=1∶1。进行固定相的制备,具体操作如下:担体的准备,首先对621红色载体进行筛分,取8~1目的部分,于烘箱中15℃烘4~6小时,以除去吸附于表面的水蒸气等。锻压法:用型锻机将管子端部或一部分予以冲伸,使外径减少,常用型锻机有旋转式、连杆式、滚轮式。冲压法:在冲床上用带锥度的芯子将管端扩到要求的尺寸和形状。滚轮法:在管内放置芯子,外周用滚轮推压,用于圆缘加工。滚轧法:一般不用芯轴,适合于厚壁管内侧圆缘。弯曲成形法:有三种方法较为常用,一种方法叫伸展法,另一种方法叫冲压法,第三种滚轮法,有3-4个辊,两个固定辊,一个调整辊,调整固定辊距,成品管件就是弯曲的。
、卡套式接头的特点:
1)活动负载和双卡套设计。
2)易于安装。
3)安装时不会把扭矩传输到卡套管上。
4) 间隙检测规确保了安装的充分紧固。
5)前卡套用于形成密封:与接头本体之间的密封卡套管外径的密封。
6)旋转螺母时、后卡套将:沿轴向推进前卡套沿径向施加一个有效的卡套管抓紧。
二、卡套式仪表管接头的安装:
1. 把螺母和卡套安装到预装的工具上。
2. 把卡套管插入到预装工具内。
3. 确保卡套管稳固地靠在预装工具本体的肩部并且螺母已用手指拧紧。
4. 在 6 点钟的位置给螺母作标记。
5. 牢牢固定预装工具本体、将螺母紧固一又四分之一圈以停在 9 点钟的
位置。对于 1/16 、 1/8 和 3/16 in. ; 2 、 3 和4 mm 的卡套管接头、仅将螺母紧固四分之三圈以停在 3 点钟的位置 ( 图 1)。
6. 松开螺母。
7. 从预装工具上拆除带有预装卡套的卡套管。如果卡套管粘在预装工具上、轻轻地前后摇晃卡套管以便将其拆除。切勿旋转卡套管 (图 2)。
8. 将带有预装卡套的卡套管插入接头内直到前卡套顶在接头本体上。
9. 牢牢固定接头本体、使用扳手把螺母转到先前紧固位置;这时、您会感觉
到阻力明显增大。
10. 用扳手轻轻紧固 (图 3)
三、卡套管接头种类:
端直通接头
直通接头
卡套弯通接头
卡套三通接头
卡套四通接头
其终端直通螺纹常用大致分为:英制G螺纹zg螺纹、公制M螺纹、美制螺纹NPT等,NPT/G/ZG均为管螺纹,主要用于管道的连接,是内外螺纹紧密配合,实现密封。
新闻:鞍山Parker卡套接头SUS316卡套接头
以上缝隙法公式计算繁琐,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换气次数法进行计算,换气次数根据经验值估算,即当洁净室的压差值为5Pa时,压差风量相应的换气次数为1~2h-1,当洁净室的压差值为1Pa时,压差风量相应的换气次数为2~4h-1。因为洁净室压差风量的大小是根据洁净室维护结构的气密性及维持的压差有关,所以在选取换气次数时,对于气密性差的房间可以取上限,对于气密性好的房间可以取下限。综上所述保持室内正压新风量:Q2=Q2-1+Q2-2+Q2-3对正压室要求特别严时,还应在Q2加上开关门和传递窗的漏风量。满足一定比例的新风量Q3当不能确切知道人员数或漏泄情况时,或者在初步方案时作为估计用,可采用新风应占总风量一定比例的方法来确定新风量。按《洁净厂房设计规范》规定,对于乱流洁净室,新风量不应小于总风量的1%~3%,对于单向流洁净室,新风量应不于总送风量的2%~4%。原则是:洁净度越低新风比越大。当然,对于全部用循环风的场合,或者工艺需要或允许时,新风比可不按以上比例取。补充送风系统漏泄所需的新风量Q4Q4=系统送风量=QⅡ5.系统新风量QⅢ比较QQ2和Q3,取其大值,为各室该风量之和。
四、卡套管接头常用的管子的规格:
英制:1/4、3/8、1/2英寸。1英寸=25.4mm
公制:6、8、10、12mm
五、螺纹卡套管接头的密封使用生胶带的注意事项:
1)上生胶带前要对接头螺纹进行清洁,
2)上生胶带的方向为顺时针,
3)生胶带不能超过接头螺纹端部
4)生胶带剪短后,要紧贴螺纹。
六、仪表管接头材质:
常用的为SS304 、SS316、 SS316L、也有特殊材料,具体以客户需求订购原材料。
七、用途:产品广泛用于实验室、电子半导体、冶金工业、船舶工业、电力设备、石油化工、海洋平台、工程机械、机床设备等领域。
新闻:鞍山Parker卡套接头SUS316卡套接头
为了进一步提高仪器仪表的各种性能,增强耐受各种苛刻使用环境的能力,提高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仪器仪表将不断利用新的工作原理和采用新材料及新的元器件。利用超声波微波、射线、红外线、核磁共振、超导、激光等原理,以及采用各种新型半导体敏感元件、集成电路、集成光路、光导纤维等元器件。其目的是实现仪器仪表的小型化、减轻重量、降低生产成本和便于使用与维修等。另一重要的趋势是,通过微型计算机的使用来提高仪器仪表的性能,提高仪器仪表本身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和数据处理能力。